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-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

尊师重教 让教育之花在古城盛放

本报评论员

      丹桂飘香,岁物丰成。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,这是属于全市一万四千名教师的节日,更是每一位守护讲台、播种未来筑梦人的光荣时刻。

      教育是党之大计、国之大计,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。在辽阳,广大教师日复一日坚守育人一线,以星辰朝阳为伴默默耕耘,与夕阳余晖并肩无私奉献,用平凡而伟大的坚守,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,铸就我市教育的坚实基石。

      市一中西藏班教师杨冰,二十年如一日用心呵护藏族学生成长;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紫微,秉持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信念,为特殊儿童点亮前行道路;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解雅梦,将雷锋精神融入思政课堂,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在新时代的志气、骨气、底气;辽阳县三新学校教师董岩等大批教育工作者躬耕不辍,用热爱与奉献书写育人篇章。作为全国首批建设的内地西藏班,市一中西藏班40年来为西藏培养6000余名优秀毕业生,这是一代代教师坚守的见证,他们用行动诠释了“教育者非为已往,非为现在,而专为将来”的深刻内涵。

      一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,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,推动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;同时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,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。如今,全市教育发展活力持续迸发,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,为古城教育事业注入了蓬勃动能。

      致敬师者,不能止于节日的鲜花与掌声,更应融入日常,转化为恒久的制度保障与社会风尚。政府部门要在教师招聘、经费保障、职称晋升等方面持续发力;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严守校园安全与食品卫生关;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完善激励机制,让教师感受到职业尊严与荣光;家长要主动放下“旁观者”心态,积极成为家校共育的“参与者”;社会各界更应对教师多一份包容理解,少一份苛责误解。

      当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重、令人羡慕的职业,当尊师重教蔚然成风,我们所托起的不仅是每一个孩子的未来,更是城市发展的明天。让我们携手努力,共同守护教师的育人初心,让尊师重教在古城大地深深扎根、绚烂绽放。

责任编辑:程月
辽阳新闻网官方新闻门户-权威媒体 辽阳门户
关于我们    │    广告服务    │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│    网站公告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21120220005    备案号:辽ICP备19002784号-2    辽公网安备21100202000245
辽阳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。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 VX:21517825